尊敬的各位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
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《庆端午佳节,延传统文化》。5000年的斗转星移,孕育出了博大精深、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。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,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,散发着永恒的魅力。
家家门悬艾,户户粽飘香。挂丝线,佩香囊,悬艾草,饮雄黄。如火的石榴点缀着初夏的阳光,淡雾弥漫成朦胧的温暖。顺着时光的小路走向前去,我们触到了五月的尾音——端午节。古老的节日传载了千年,前人将端午递送到我们的手中。它依旧保持着古朴的面貌,被历史冲淡的哀伤凝固成坚定的曲调。
提及端午节,“端午”二字,最早出现于晋代的《风土记》:“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,与夏至同”。千年已去,端午之风沿袭至今,宛若瑰宝。红尘滚滚,离骚悠悠。“国亡身殒何时有,只留离骚在世间。”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,去探寻那个撼人至深的故事,去感受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,去对话那个两鬓苍苍,怀抱大石,行走江畔的屈原。
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,古老的端午节在历史当中,积淀出丰厚的民俗传统和文化内涵。每一个端午习俗都承载着我们的民族情怀,民族自豪和心结。在高科技元素充斥的今天,网络,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节的“推介者”,刷出传统节日在国人心中更多的存在感。当下,在互联网上,细化的端午节的起源、风俗、文化、诗词欣赏以及漫画、图解已蔚然成风。颇为庞大的信息量,形成了通俗知识的有效供给,增添了我们与传统节日之间浓厚的情感。这种做法不仅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生动化,而且更应景地烘托出了节日该有的氛围,挖掘了中华传统的文化资源,增加了国人对于血脉基因的重新认知。继承传统和创新未来,是一个能量的传递与提升,它的出发和落脚点,可多方面地对应到中国传统的博大精深中去,最终在知识和感知上丰富亿万国人。
传统节日是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,是家风和秩序,是迎福纳祥的素朴愿望,是文化认同和共同生命体验,是精神安顿,是刻在生命中的喜悦以及乡愁。作为高中生,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,更重要的是探索传统节日背后隐藏的价值,让我们从中汲取优秀的中华文化,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,用实际行动守护好中华传统文化这块无价瑰宝!
我的演讲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。
高一(9)班 张睿莹